欢迎访问《渔业研究》官方网站,今天是 分享到:
  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基于双壳贝类的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
卓艺蓉
   2018, 40 (4): 268-278.  
摘要102)      PDF (3424KB)(498)    收藏
本实验检测了暴露于不同浓度多环芳烃(PAHs)中菲律宾蛤仔(Ruditapes philippinarum)鳃丝和消化盲囊的几项解毒代谢指标(AHH、GST、GSH、SOD)和观察了DNA损伤的变化。苯并(a)芘{B[a]P}的浓度设置为0、0.01、0.2 μg/L。结果表明,B[a]P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H、GST、GSH、SOD活力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(P<0.05),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特征。鳃丝和消化盲囊中各指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:在染毒实验过程中,AHH活力被诱导升高,被诱导程度与暴污浓度呈现正相关;GST和GSH活力先表现为被诱导升高,之后被抑制并且被抑制程度与B[a]P浓度相关;SOD活力呈现一定的峰值变化,在3 d时达到最大值,之后被抑制;DNA单链断裂水平也被显著诱导,被诱导程度与暴污浓度呈现正相关。暴露于PAHs的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、GST、GSH和SOD活力的变化反映了机体的解毒代谢过程和能力,而DNA单链断裂水平则直接反映了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,两者构成综合生物标志物,可准确反映PAHs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